下一代互联网拉开商用大幕 - 教育信息化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教育信息化

资讯 | 专题 会议 观点 专栏 访谈 企业 产品 CIO 技术 校园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IPv6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网 > 教育信息化
您现在的位置: EDU首页 > 教育信息化 > 下一代互联网 > 新  闻
下一代互联网拉开商用大幕
http://www.edu.cn   2013-03-29 中国教育网络 作者:李纪元 傅宇凡

字体选择:【大】 【中】 【小】

  商用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笔”

  2012年12月25日,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的核心内容——“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升级和应用示范”在清华大学通过项目验收,下一代互联网全国大规模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专家委员主任邬贺铨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抓紧出台后续的政策,考虑到政策的市场导向性,国家应尽快明确IPv6发展的准确时间表,为互联网发展做出指引。”在研究者眼中,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的起点和重要标志。“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表示:“采用IPv6版本的地址协议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在国际上已成共识,IPv6网几乎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代名词。”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31亿,从2011年起基本维持不变。IP地址供求失衡,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终端需要新IP地址,IP不足矛盾将更加突出,限制我国互联网事业的继续发展,IPv6的发展迫在眉睫,未来下一代互联网在我国的商用之路亟需重视。

  下一代互联网的商用需求

  下一代互联网商用发展以IPv6为起始点已成事实。IPv4地址协议转向IPv6地址协议将对互联网及其应用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为我国互联网商业应用部署提供更加高效和更大规模的基础平台,此外三网融合、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和应用的结合,为下一代互联网商用发展注入更多新内容,都将为我国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商用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012年6月6日——“世界IPv6日”,在由CNGI专家委员会主办的“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建设峰会”上,CNGI专家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会上做“CNGI与宽带中国”的演讲中指出,当前互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等新兴应用的网络发展,需要更大的空间和更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而我国的IPv4地址资源相对缺乏,网络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尤其是地址分布不均。因此,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对于我国而言是刻不容缓。他谈到,“互联网已经发展到宽带化、移动化、泛在化为表征的下一代互联网时代,引发互联网的新一轮变革,能顺应互联网发展和转型的企业成功地占有市场的主导权,反应迟钝的企业将失去竞争力。互联网技术处在泛在化的前夕,技术走向尚未明晰,但以IPv6起步已成事实,当前应抓住宽带中国的战略实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移动终端和IPv6的普及,推动向IPv6的过渡。”邬贺铨强调,“作为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在中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应该起到引领的作用。”

  确保IPv4到IPv6的平稳过渡

  由于目前互联网规模以及网络中IPv4的用户和设备数量相当庞大,IPv4向IPv6的过渡不可能一次实现,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实现IPv4到IPv6的平稳过渡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要确保已有的IPv4的用户体验,又要解决部署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如何为IPv6的用户增加新的应用,这是部署下一代互联网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网络演进面临的最大挑战。

  “近几年在IPv6标准化层面、过渡技术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解决方案在现网中已经得到一系列的部署并得到很好的验证,我国也在该领域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方案并得出国际标准;在产品化方面,主流的设备制造商的研发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些过渡产品也在运营商的现网中得到验证和测试,这些都为网络的平稳过渡奠定了基础。”邬贺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

  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也认为,下一代互联网要既保持现有互联网的优势,又能解决互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新问题,过渡到下一代互联网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推进IPv6网的商业化应用进程,实现两代互联网的过渡并最终实现互联互通?下一代互联网必须要解决2个重要的问题:其一,下一代互联网是否能够兼容现有所有的网络和设备,确保已有的IPv4的用户体验;其二,是否能解决部署中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同时为IPv6的用户增加新的应用和技术平台。

页面功能 【打印】 【关闭】 【我有话说

MOOC风暴来袭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staff.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