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与产业发展在过去一年遇到了重大挑战,一方面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从摩擦升级为关税战争,引发全球经济波动乃至下行,令投资者风险担忧加剧,也使中美两国产业发展受到相当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也出现了下行的压力,稳增长、调结构依然是本年度经济工作的中心。多边贸易是中国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可能带来世界贸易体系规则的变革与挑战。因此,全球多边贸易不确定性的增加对中国外贸带来什么影响、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与规则的变化对中国产业创新与结构调整将产生怎样的影响等问题,成为学界、业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4月28日,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系主任芮明杰教授和上海市产业发展研究和评估中心王小沙主任带领的研究团队主持编写的《2018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多边贸易的视角》、芮明杰教授等撰写的《产业创新理论与实践》新书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正式发布,同时“多边贸易与产业创新”研讨会也同时举行。全场活动由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副处长姚凯教授主持。
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顾东辉教授,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工作室首席专家石良平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社长金福林等百余位社会各界嘉宾出席发布会。
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顾东辉教授,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工作室首席专家石良平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金福林先后致辞。
顾东辉教授、石良平教授、金福林董事长、芮明杰教授、王小沙主任共同为《2018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多边贸易的视角》、《产业创新理论与实践》揭幕。
王小沙主任代表研究团队解读了《2018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报告》分析了2018年年度中国产业发展总体情况,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稳中有降,产业发展结构性问题有所缓解,新型产业体系在构建之中。《报告》认为中国加入世界多边贸易体系后,对外贸易高速发展、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多边贸易对中国产业发展、产业体系演进产生巨大的推拉效应。至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第一,与此同时我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
《报告》基于多边贸易的视角,对我国2018年度大类产业发展进行动态分析,认为传统产业发展整体平稳趋缓,产业进出口总额快速上升后逐步趋缓,其中出口以纺织类为主,进口以矿产类为主;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进出口总额快速提升后趋于平稳,其中出口以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业为主,进口以电子技术产业为主;相比较来看,新兴产业发展态势优于传统产业,两者进出口增速逐步趋同,新兴产业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逐步上升,新旧动能开始转换。然而多边贸易结构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产业的核心技术、关键部件等等对外依存度很大。
《报告》对不同区域的多边贸易条件及发展状况进行了阐述,自经济发展来看,东部地区经济体量最大,中、西部差距进一步扩大,东北地区下行压力加大;自多边贸易发展来看,东部地区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加工贸易由东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四大地区贸易条件的差异导致贸易发展差异,进而进一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产业体系与结构出现分化。
随后,芮明杰教授作了主题为《多边贸易与产业创新发展》的演讲,他认为,多边贸易体系变化对中国产业体系演进、产业创新发展有十分重要影响!区域多边、国家双边贸易体系与规则可能要逐步取代现有的WTO框架。变革肯定要发生的。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全球贸易体系改革的方向,以及我们应该在改革的新体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芮明杰教授指出,新书《产业创新理论与实践》是从更一般意义上研究产业创新的内容、规律、创新图谱,产业创新的位置、产业链上主导企业的创新协同效用、并从上海智能制造发展的实例中观察产业创新的过程、组织与实效。本书的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成为我国产业体系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新型产业体系的创新发展理论与实践指引。
芮明杰教授对决定我国未来产业国际竞争力、需要大力创新发展的新兴产业作了预计,他认为,新基础产业、平台产业、AI产业、数字产业、基因产业、新新型服务产业等是我国现代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的战略性产业,这些产业的创新发展迫切需要产业创新主体的企业积极努力以及产业创新环境的优化。
“多边贸易与产业创新”研讨会随后举行,与会嘉宾围绕多边贸易的现在与未来、多边贸易对产业创新影响、产业创新的主体以及创新方式、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发展与产业创新推进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两本新书的出版反映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对于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经济改革等方面的积极关注与主动思考。学院已形成一些在国内外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专业和研究方向,积累了一批优秀的学术专着和论文,发表于国际高等级期刊上的科研论文数量不断提升,尤其是国际一级的高等级文章发表数量有大幅增长。学院在读书育人,培育国家管理人才之外,也为国家的整体发展不断输入积极的观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