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新闻网
学校主页
首页 > 综合新闻 > 科研

创新服务 创造“价值”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科技园五年发展历程纪实

  稿件来源: 党委宣传部  |   作者:姚燕燕  |  摄影:  |  编辑:ykw  |  访问量:4179

  把一片仓储建筑变成知名企业研发中心云集的“小张江”;把一个连年亏损的小企业变成新材料产业集聚的功能材料产业园;把默默无闻的园区变成单位面积税收最高的四星级园区,并诞生2家纽交所上市公司……华东理工大学国家科技园已发展成为一个管理物业面积超过14万m2、包括6个高科技产业基地、年产出3~5个亿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这一切,靠的是什么呢?

引进“外智”练“内功”

  走进科技园,“服务至上,不断改进,创造价值”以中英文双语形式醒目地展现眼前,它是贯穿科技园发展历程的“灵魂”。
  2004年起步初期,几间位于城郊结合部的仓储用房,由于地段很差、交通不便和周边缺乏生活配套设施,在上海“楼宇经济”中不具备任何竞争优势。“硬的不行靠软的”,科技园开始全力打造公司现代服务的软实力。
  公司从引进“外智”练“内功”、培养员工的现代服务意识着手,一支由德国、加拿大、美国的专业人士组成的国际化团队出现在公司,建网站,创办中英文双语刊物,制定招商策略、接待流程直至公共卫生保洁标准……这些“外智”渗透到园区运作的每一个环节,让员工们用最快速度感受国际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现代服务水准。
  有了“外智”的直接参与,公司在营造服务环境上采取“拿来主义”,打破固有模式积极创新:园区楼宇的明亮度要达到麦当劳的水平;整洁度达到星级宾馆水平;即使室外滂沱大雨,室内地面都不允许出现泥泞。专业保安队伍和高科技手段保障园区24小时处于安全状态,科技园成立至今从未发生过一起治安、消防或是安全事故,多次被评为安全园区。宫灯、油画、绿化中的休闲椅,这一切使得集研发中心、创业中心、产业化基地等多项高科技功能于一身的科技园区呈现出人文气息。仓储建筑和老厂房在以服务为原则的创新中成了一个“引凤美巢”。

从超前服务到个性服务

  2009年12月3日,在科技园研发中心,全球着名新材料应用及研发公司、美国五百强企业美德维实伟克(MWV)举行开幕典礼,来自世界和中国各地的项目高管以及政府部门领导汇聚一堂。这样的场面对科技园的工作人员而言已屡见不鲜,包括亚什兰集团,翰森化工等多家医药、材料、精细化工领域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先后在此建立了他们在中国和上海的“桥头堡”,不少企业把包括全球股东会和董事会这样高规格的会议地点都选在了科技园。
  这些品牌服务依托我校的资源优势,在园区建设了专业公共实验与检测平台、国家级小企业发展服务平台,包括信用、法律、财务和知识产权的专家式服务,产学研联动的人才、设备、学术成果的共享机制,网络及媒体、展览的品牌宣传推广平台,包括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信息交流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任何企业都会在园区里找到为自身发展特点而提供的超值和增值服务。很多来访的外国人士发现,招待自己的矿泉水是自己熟悉的品牌,咖啡也是自己家乡的口味……这种个性化服务,是公司基于对园区目标客户群的经营情况、企业文化、民族习俗的整体研究形成的有效预案。
  正如美德维实伟克公司亚太区总裁在开幕典礼中向科技园致谢时所说,双方接触是“寻找知音”,彼此合作是“共同发展”,科技园所提供的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创新舞台。

服务输出创造服务品牌

  经过不断的创新和积累,园区形成了集后勤保障配套服务、公共物业管理服务、人力资源配送服务、运营要素支持服务、环境氛围营造服务为一体的完善而有效的“服务输出”。
  在喜泰路上,有座三星级园区——徐汇功能材料产业园,是科技园有限公司“服务输出”的一个品牌项目。原上海感光纸业有限公司因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于2006年停产。2007年,经科技园团队策划规划、建设管理,徐汇功能材料产业园在此诞生。原来的“老大难”转型成为入驻企业25家、拥有10余项自主专利的优质都市园区,科技园的服务再次创造出了高价值。
  如果说功能材料园是科技园依靠服务创新的成果,那么浦原科技园,则属于依靠服务改革的范例。浦原科技园原来毫不起眼,园区大门被一排临街小店挡在身后。在业主方大力投资和改造下,园区环境焕然一新。在此基础上,科技园通过管理输出,从对入驻企业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到对入驻企业的分类调整,都进行了改革,使得浦原科技园的内涵建设也脱胎换骨。
  近三年来,园区各项经济贡献指标在同类园区中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四星级园区的称号。2008年,园区入驻企业巨人网络和文思软件先后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园区实现了由简单的物业服务向多功能服务平台的转型。科技园真正创造了既能“从无到有”,又能“从有到优”的创新型服务品牌。

发布日期:2011年01月17日01时17分
1 2 3 4